返回 试卷详情
导航
我的记录

2017年1月广东自考《古代汉语(二)》真题

296人做过 收藏试卷

试卷预览

1.下列对于通假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

A.通假实际上是汉字使用过程中写了别字的问题。

B.古音通假主要出现在先秦,汉代以后渐少。

C.可以通假的两个字之间语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。

D.古音通假是一个造字的问题。

2.“从许子之道,相率而为伪者也”这个句子中的“相”是一个

A.代词

B.副词

C.名词

D.形容词

3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是

A.河内【凶】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[凶:收成不好,遭饥荒。]

B.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【之】滕,踵门而告文公曰……[之:代词]

C.若【望】仆不相师,而用流俗人之言。[望:期待]

D.【捐】余袂兮江中,遗余褋兮澧浦。[捐:献出]

4.在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舜亡。应之以治则吉,应之以乱则凶”这个句子中,“治”的意思是

A.治水

B.治理

C.有条理的、合正道的治理措施

D.太平

5.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

A.邻国之民不【加】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[加:更]

B.许子以釜甑【爨】、以铁耕乎?[爨:炊,烧火做饭]

C.繁启蕃长于春夏,畜积收【臧】于秋冬。[减:今作“藏”]

D.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,众人【匹】之,不亦悲乎?[匹:量词]

练习模式 考试模式